北市都更難行+國有地禁售
百坪以下微型基地幾成主流
〔自由時報記者徐義平/台北報導〕大台北、居不易,除有「鳥籠住宅」外,近年來因國有地禁售、都更難行等因素,也出現「鳥籠建案」。
台北市中山區伊通街十九巷內出現基地面積不到二十坪的「鳥籠建案」,建案面寬僅兩輛機車長度,深度更僅不到三輛轎車長度,是台北市目前銷售中的最小基地建案,更可能是全台目前最小基地建案。
建商低調表示,一旁的空地為國有地,原想一起整併開發,多次與公部門協商,均不肯讓售,才會在如此小基地的夾縫中求生存。
該建案基地面積僅有十九.五坪,預計興建地上六樓住宅,一層一戶,整棟建坪約一○二坪,每坪開價八十二到八十五萬元,整棟開價約八五○○萬元。
根據住展雜誌調查,目前北市開發基地一百坪以下的建案近二十個,多數處於早期開發區域,加上整合難度高,乾脆直接開發興建。
永慶代銷協理潘是諭表示,近年來受到大面積國有地禁售政策及都更窒礙難行兩大因素影響,台北市土地供給更少,加上大台北、居不易,小宅建案銷售佳,部分中小型建商擔心整合曠日廢時,乾脆直接將手中小基地進行開發。
潘是諭說,目前台北市第一圈,包括大安、信義、中正、中山等行政區,區域內推案近八成都是一五○坪以下的小基地建案;第二圈包括北投、文山等其它區域,小基地建案占比約五成,且整個北市百坪以下的微型基地建案有愈來愈多趨勢。
據代銷業者表示,目前中小型建商多鎖定戶數單純的老舊建物,整棟買下後,直接打掉重建,也是近來微型基地建案增多原因。
耕薪都更公司副總經理陳佳蔚指出,以目前建商對都更態度,一是乾脆選擇不玩,二是達到一定規模及門檻後,便直接排除不同意戶,寧可縮小規模,犧牲獎勵,也造成基地畸形都更案愈來愈多。